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红薯  西红柿  机械  西红  黄瓜  水稻  核桃  葡萄  西瓜  江苏  白菜  供应  新疆  菠菜  芹菜  乙烯利  湖北  南京  土豆  河南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节水灌溉 » 正文

涝渍兼治 组合排水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8-10  作者:荆州两湖网  浏览次数:215
核心提示:涝渍兼治组合排水技术突破了以往涝渍分治的传统做法,它针对涝渍相伴相随的特点,以涝渍兼治和连续控制为指导思想治理涝渍灾害。其关

涝渍兼治组合排水技术突破了以往涝渍分治的传统做法,它针对涝渍相伴相随的特点,以涝渍兼治和连续控制为指导思想治理涝渍灾害。其关键技术包括:涝渍兼治的动态排水控制指标、组合排水工程措施及组合排水设计技术。农田排水工程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农作物对除涝治渍的要求,及时排除由于暴雨产生的地面积水,并在积水消退后及时将地下水分调控到适当深度。
    根据不同类型治理区的特点,我们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组合排水工程措施。平原地区可根据当地灾害类型,选用各种排水及调控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进行组合排水。比如在涝渍共存地区可利用沟网、暗管、鼠道、泵站等几种工程措施进行组合;沿江滨湖圩区可根据自然条件和内、外河水位等情况,采取联圩并垸、修站建闸和挡洪滞涝等工程措施,在确保圩垸区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内外分开、灌排渠沟分设、高低田分排、水旱作物分植的原则,以及有效控制内河水位和地下水位的要求,制定洪、涝、渍兼治的排水工程措施。滨海感潮区则应根据自然特点和潮汐规律等情况,充分利用潮间自排水的条件,采取防洪挡潮、整治河道、修建闸站和蓄洪滞涝等工程措施。山丘冲垅区应根据山势地形、水土温度、坡面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情况,采取冲顶建塘、环山撇洪、山脚截流、田间排水的田内泉水导排等措施,同时还应与水土保持、山丘区综合开发和治理规划紧密结合。实践证明,与单一排水措施相比,组合排水措施具有防御涝渍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优点。
    在涝渍兼治明暗组合排水设计中,暗管治渍排水要确定适宜的埋深和间距,明沟除涝排水要根据设计排涝流量确定排水沟过流断面。一般暗管埋深主要取决于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地下水埋深,同时要考虑必要的滞流水头。根据地下水位控制要求,暗管间距计算宜选用非稳定流计算方法。确定地面排涝模数时应考虑地下水上升、积水期间的地表水入渗排水量、土壤调蓄作用等因素,并根据设计的排水控制面积确定排涝流量。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涝渍兼治组合排水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了地下排水工程的作用,减少了地面排水工程承担的排水量,相应减小了地面工程规模,节省投资。

 
 
[ 技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推荐技术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