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待售的御寒小商品。
现已进入大雪节气,可持续晴暖的天气让市民感受这个冬天更像一个“加长版秋天”。
近日,记者走访中心城区小商品批发市场发现,冷空气的姗姗来迟,使手套、热水袋、电暖宝等冬季御寒小商品的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冬季御寒小商品的销售量仅是去年同期的20%-30%。
御寒小商品滞销
10日,记者走访沙市区红门南路一小商品批发市场看到,各种冬季御寒小商品被摆放在各百货门店的显眼位置,其中,有鸭舌帽、棒球帽、遮沿帽、毛线帽等各种样式的帽子,花色多样的围巾,可爱动物形状的电暖手宝,USB接口的暖手鼠标垫,还有耳罩、加绒手套、口罩、大头卡通全包拖鞋等,价格多在10至35元左右。不过,记者在一些店内看到,前来购买的消费者并不多,十分冷清,部分店主甚至无聊地玩着手机。
“今年生意不太好,御寒的小商品都滞销了。”百货店主石义华无奈地说。
销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0%-30%
去年5月,来自仙桃的石义华在红门南路一小商品批发市场租了一个门店,做起百货生意。年底盘算发现略有盈利,这让初次在该路段做百货生意的他,对次年的生意充满了信心。然而,他没想到的是,今年店内的销量较去年大幅缩水。“这样下去,就必亏无疑了。”
石义华告诉记者,去年进入11月后,御寒小商品就开始逐渐热俏,然而今年至今,生意都不太好。“除了袖套的销售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以外,手套、热水袋、电暖宝等御寒小商品的销量都仅为去年同期的20%-30%。”
销售不景气,石义华只能用降价来吸引顾客,即使这样,销量仍不见涨。“去年卖16元每个的电暖宝,现在同款只卖14元;卖12元的袖套,现在同款仅卖八九元。”石义华举例道。
不仅是石义华的店面,记者采访发现,其他的御寒小商品店面销售也十分低迷。
“我做百货生意二十多年了,今年是生意最差的一年。”石义华店面对面的百货店主程女士感叹,“就算是让利促销,生意也不景气。”程女士说,今年,她店内进的首批御寒小商品只卖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去年同期,早已卖完了。
晴暖天气等因素影响销量
为何今年的御寒小商品如此难销?“晴暖天气是首要原因。”石义华和程女士给出了同样的答案。
“现在冷空气迟迟还没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下过一场雪。”程女士说,晴暖的天气,让御寒小商品起不到多大的作用,所以受到消费者冷落。
此外,石义华告诉记者,今年乡镇消费低迷也是造成御寒小商品滞销的原因之一。“我们这边做批发生意,很多客户来自乡镇,但是今年乡镇消费尤为低迷,造成店内的小商品批发不出去。”
“很多外出务工农民工尚未回家,等他们返乡过年,御寒小商品销量或许会上升一点。”程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