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芹菜滞销被丢在地里沤肥
5月8日上午,树立在周至县终南镇三湾村地头的“三湾村无公害蔬菜基地”的牌子十分显眼。然而,还未深入田间地头,眼前的景象已令人咂舌。成片的芹菜散落在泥泞的路边无人问津,地头灌溉渠两边水灵灵的芹菜成捆被丢弃在桥洞下,路边停着几辆三轮车。经打听,三轮车上的人并不是菜贩子,而是附近的村民顺道扒点芹菜带回家。几个村民看着这些没人要的芹菜都觉得很可惜,长势喜人的芹菜怎么就卖不出去?“往年从地里收芹菜最高甚至达到1块钱1斤,今年1毛1斤,阴雨天最高时才能卖到2毛。”附近村民说。
三湾村的芹菜成了村民手里的“烫手山芋”,多家菜农提到芹菜都感叹:“今年因为芹菜赔了个底朝天!”芹菜的生长周期长,辛苦劳作10个月的菜农因为滞销白忙活了一年,如今想要贱卖都找不到买家。本应5月初就全部出完的芹菜,此时不是窝在地里等着腐烂,就是被丢在地里沤肥。
去年此时,三湾村桥口的蔬菜集市正是热闹非凡的时候,然而今年的芹菜销量却降到了冰点。菜农司小莲说:“今年收菜的人一大早收一次菜,下午出的菜就没人要了。8点多来收菜,菜农必须凌晨就下地,很多人都头戴矿灯连夜收菜。”原本一天三车的销量已降到一天一车,一车1500斤的芹菜价格不到100元。
将近5月中旬,菜农为芹菜发愁时,菜地里的西葫芦却已悄悄成熟。目前,西葫芦的收购行情也不容乐观,菜农普遍表示,今年西葫芦的收购价格也仅1毛钱1斤。而当天西安小南门蔬菜早市1斤多重的西葫芦价格为1块钱1个。
靠天吃饭的三湾村村民,此时的心思已经从贱卖芹菜转移到贱卖西葫芦上了。收割芹菜的工作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难题变成了怎样保本卖掉西葫芦,村民无奈地说:“我看西葫芦1毛1斤都没人要!”
算账 种10亩芹菜赔了3万元
菜农李文德家的芹菜地里,他和妻子、妻姐三人正在加紧收着地里的芹菜。踩在遍地的芹菜茎上,会发出嘎吱的响声,多汁的芹菜散发出芹菜的香味,却就是不能摆上餐桌。
李文德是三湾村的芹菜种植大户,家里总共13亩地,10亩种了芹菜。去年绝好的芹菜收购行情促使李文德一家今年大面积种植芹菜,而今年的情况让这位种菜大户损失惨重,李文德说:“这10亩芹菜最少赔3万,旋掉3亩芹菜地,剩下的准备往周边的学校送。”李文德的妻子和妻姐边割芹菜,边将茎部腐烂的菜叶挑拣出来扔到一边。芹菜收购情况差导致菜农收割时间延迟,目前一亩地也只能收获半亩芹菜。
李文德说往年三湾村的田间地头,总会有很多三轮车停在路边,菜贩子和地里的菜农讨价还价,直接从地里收菜,今年这样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李文德边捆芹菜边说:“今年出了这些芹菜还要自己送出去卖给菜贩子,花了路费还不一定有菜贩子收。”
李文德的妻子司小莲感叹道:“今年地里都不再雇工收菜了,雇一个收菜工管吃管喝还要支付60块,10人一天下来就是600元,昨天我们10000斤芹菜才卖900元,划不来!”这茬芹菜收割完,李文德一家想改种茄子,司小莲说:“我们菜农就是靠天吃饭,种菜都是凭运气。看今年芹菜的情况,种茄子还是种苞谷,心里都没了主张,我们都不敢种菜了。”
菜农任根联家经营了4亩半大棚,有7个蔬菜品种,今年只有一亩地的芹菜收成。提到芹菜,任根联也摇头表示卖不出去。任根联家比起李文德家,今年的损失并不算大,不过他家往年收入最高能达8万,而今年的蔬菜收购行情让他心里也没了底。任根联说:“现在单品种种植风险太大了,还是多种几样蔬菜,万一有些菜销量差,还有其他的收入弥补些亏损。”
任根联家的大棚里有黄瓜、西葫芦、豆角、西红柿等蔬菜,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他的妻子面对成年累月的辛劳和今年的低微收入,几度想要弃农外出打工,她说:“很多菜贩子从我们地里收菜都不给钱,等卖掉后才从他们的利润里分一部分出来,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菜能卖什么价。菜农的收入太不稳定了,还不如当个扫地工。”
追踪 田间到市场芹菜提价15倍
菜农李琳家也有4亩多菜地,幸运的是今年赔钱最厉害的芹菜她只种了1亩多。李琳在三湾村蔬菜批发集市边开了一间农资商店,平日里出售一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到出菜的时候,她家也顺带做收菜贩菜的买卖。
也许是今年看惯了菜贱伤农的场面,提起今年的菜价,李琳摇着头说:“今年菜农都赔钱了,地里的几料菜几乎没一个赚钱的,与去年的行情比,相差太远了。”李琳说她家地里的芹菜前几天最后一次卖给菜贩时,足足1500斤芹菜只卖了50元钱。恰巧来农资商店买东西的邻村老乡说:“今年种芹菜的都赔大了,你1500斤芹菜买50元钱,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我今天早上55斤豆角卖了33元钱。”
老乡很得意他的豆角卖出了好价钱,但是他不知道距三湾乡几十公里外,西安小南门蔬菜早市上,当天早晨7点钟豆角的零售价是一斤4元钱。6到7倍的差价,是老人想都不敢想的价钱。他瞪大了眼睛说:“你说的是真的,真能卖4元钱?”种菜的不知道蔬菜在西安市场的售价,这在整个三湾村并不是稀奇事,无论是种了10亩芹菜的李文德还是搞多样种植的任根联,亦或是在田间做第一手贩卖的李琳,都不知道在他们菜地里1毛钱1斤也卖不出去的芹菜,5月8日早晨在西安蔬菜早市上的零售价格是1.5元左右,15倍的差价几乎让受访的所有菜农都大吃一惊。
任根联说:“我们卖菜大多数是菜贩子来收,价格都很低,有时候人家来收菜时连价格也不说,卖完菜后人家留够自己的利润,才回过头来给我们结账,所以市场价是多少我们也不清楚。”
蔬菜从田间到市场的巨大差价只给李琳带来了短暂的惊讶,她说:“这我能想明白,蔬菜的流通环节太多了,再加上新鲜蔬菜在贩卖过程中也有损耗,一般到零售商手里都是对半利润。”谙熟整个流通环节的李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鲜蔬菜从我们三湾到西安的菜市场最少要经过4道贩卖,分别是农民、地头菜贩、批发市场大菜贩、批发市场小菜贩、最后才是零售的菜贩。期间每一次运输和进入市场都有流通成本和利润加成。这是菜价飙升15倍的根本原因,也是蔬菜增产不增收的根本原因。
分析 产销脱节致三湾菜贱伤农
即便是15倍差价的利润空间,三湾村的菜农们依旧不愿自己将地里的菜运到西安出售。和李文德一起在芹菜地里铲菜的司小莲说:“这两天正是摘西葫芦、给黄瓜搭架的时候,我们没时间去西安卖菜。再说,去西安卖菜也要熟悉地方呢,听说不认识的菜贩子到了批发市场就没人收你的菜,到时候再赔上路费和人工,赔的钱更多。”
提到自己拉菜到西安销售,李文德、任根联、李琳等人都说这两天正是菜农们的农忙时节,大家根本没时间去西安卖菜。在菜农们埋头伺弄地里下一料蔬菜时,似乎谁也没考虑,如果再没销路,这些即将成熟上市的蔬菜会不会再一次和滞销的芹菜一样,会不会再一次赔掉一季的收成,会不会再一次烂在地里愁坏菜农。
三湾村的村长任广社家里也种了3亩芹菜,因为是大棚菜,且上市较早躲过了后面芹菜收购价跌的行情,他以每斤5毛钱的价格卖光了自家的芹菜,腾出来的空地已经种上茄子。他说:“去年芹菜价格好,越往后涨得越高。今年一开始出菜时,大家都想再等等,卖个更好的价钱,没想到最后价格越走越低。”任广社也分析过今年三湾蔬菜滞销的原因,他说:“今年没有外地菜贩到我们这里收菜,加之去年芹菜价格好,我们村就扩大种植面积200亩,市场饱和是最根本的原因。”
记者在三湾村的菜地里看到一个钢构拱门,上面写着“三湾绿色有机蔬菜加工厂”,菜农们反映,他们村也有蔬菜合作社,但是这个合作社似乎只组织技术学习,对于村里蔬菜的销路并没采取过任何措施。对此,任广社说:“以前合作社也想帮大家寻找蔬菜销售通道,但是农户和合作社之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合作社目前暂停运行。”
天天观察三湾村菜市情况的李琳说:“以前外地菜贩多,蔬菜市场全天都在批发,现在只有每天早上有人来贩菜,更多的时候市场是空着的。”确如李琳所言,记者5月8日中午到三湾时,这里的蔬菜市场的确没有一辆批发蔬菜的大车,没卖完的芹菜在地里烂着,已经可以上市的西葫芦当天的批发价也只有1毛钱1斤。没有客商来采购,但田里的西红柿、黄瓜、生菜等时令蔬菜还在疯长,菜农们寄希望于新的上市蔬菜,用来找补芹菜的损失。但如果找不到新的客源和销路,新一料的蔬菜价格是否能顺人心愿,目前谁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