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西瓜  湖北  供应  内蒙  江苏  贵州  南京  甘肃  台湾  葡萄  白菜  成都  深圳  西安  土豆  杭州  红薯  核桃  西藏  菠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话题 » 正文

中国将进入“银发贫困状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0  浏览次数:256
核心提示:    银发贫困可能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
   

 

 

  银发贫困可能正在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国庆长假前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中心教授杨燕绥发布了一份《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3》(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明确指出,由于老龄人口存在养老资产不足、消费和购买能力不足等问题,未来可能陷入“银发贫困状态”。

  数据说明问题:按照实际赡养比观察,受1963年生育高峰和女性50岁退休政策影响,中国在2010年已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2013年后,难以维持3∶1的赡养比,可能提前20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统计口径是,中国2000年之前进入老龄社会,2025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2035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而实际情况将比这个报告更加悲观:2014年中国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城镇78岁),减去15年养老金平均支付期数,应当从61岁开始计算老龄人口,但为了便于比较,清华大学的《报告》则是按照65岁计算老龄人口。

  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全球的共同难题。如何将“银发困扰”变为“银发商机”,继而打造“银发产业”,也是各国正在探寻之路。在这方面,美国、瑞典、新加坡的有关部门和养老院对开拓老人服务的做法值得参考。

  美国纽约:推行“老人友好城市”计划

  纽约市是美国老龄人口最多、贫富悬殊最大、族裔和文化最多元的大城市,未来20年纽约市老龄人口预计翻一番,医疗服务、养老设施和经费都面临严峻挑战。

  2007年,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提出建设“老人友好城市”构想,并提出59条具体目标,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创造条件,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活动;提供老人付得起的住宅,实现老有所居;改善公共环境,为老人提供方便;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

  “老人友好城市委员会”主席戈登·坎普贝尔说,纽约市自2010年起推行“老人友好城市”计划试点,试点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老人友好商业、老人友好学校、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试图从家庭到社会全面改变对老人的态度。

  老人友好商业

  老人友好商业工作组由市政府与民间的联合机构“商业改进区”代表及商会、大公司和小商家代表20多个成员组成,主要任务是在商家与老人之间建立起纽带,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商家改善对老人的服务。工作组在几个社区试点推行新的为老人服务标准:提供支付得起的食品和服务,为老人提供送餐到家服务,商家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商店设有老人专用座位,如果老人有要求,可提供饮料,配备安全楼梯,允许老人使用卫生间,货物要方便老人挑选等。

  老人友好学校

  老人友好学校工作组由市议会议员、中学校长、大学或学院的校长、院长、教授组成,主要任务是挖掘学校潜力,为老人提供再教育机会,丰畜老人的精神生活。2010年,布隆伯格和市议会议长联名写信给l00所设在纽约的大学和学院校长,介绍“老人友好城市”计划,希望学校在以下方面给予合作:允许老人利用学校资源,如使用图书馆、电脑,参加学校体育课、艺术课、讲座等;学校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进社区,开设适合老人的课程;利用学校专业人才和研究资源,研究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开展教育,帮助未来一代适应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变化;为校友会、退休教师和员工创造更多的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绝大多数大学校长都给予了积极回应。

  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

  纽约首个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试点选择了贫困社区东哈勒姆。市议员、社区老人代表、各种非营利机构、老人服务商、文化机构和房屋机构联合组成“东哈勒姆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小组”,主办了英语、西班牙语、粤语等十几个小组讨论会,200多位老人共同探讨社区的优势,如何改善社区环境以及如何让老人成为社区受尊敬受欢迎的群体。

  讨论会之后,社区商家和服务机构开始改善对老人的服务:在老人经常活动或排队的公共场合增加座椅,邀请老人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图书馆、洗衣房、游泳池等公共设施,增加了方便老人的防滑垫、扶梯等,超市、餐馆等社区商家纷纷表示愿意改善服务,为老人提供方便。目前老人生活环境改善区已拓展到上西城、布鲁克林等地。

  行计划面临三大难点

  “老人友好城市委员会”认为,在推行试点计划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高质服务和低收费之间的矛盾。美国相关机构最近公布的老人护理质量问题报告显示,目前老人护理的主要问题是收费提高的同时质量降低。随着美国最低小时工资不断提高和物价上涨,老人护理费用不断升高。该机构建议加强对老人护理机构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质量监管,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增加慈善捐款。

  二是中产阶级老人流失。纽约市老年人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由于纽约市房价高、生活费高、税高,富裕老人因为留恋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而留下,贫困老人因为市政府各种补助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也得以留下,大多数中产阶级老人则选择退休后到佛罗里达等地养老。

  三是需要特殊照顾的孤寡老人增多。纽约市近年65岁以上老人中约有l/3独自生活,85岁以上老人约有1/2独自生活。而独居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约占1/3,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2/5。为解决上述问题,老人局有专门的送餐服务,全国性的慈善组织“车轮上的膳食”也为有困难的老人送餐上门。老人局还与负责家庭护理的公司合作,为适合条件的贫困老人提供电话聊天和各种登门服务。

  新加坡:财政支持家庭和社区养老

  新加坡采取养老院与家庭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方式,其中家庭和社区养老在养老体系中承担主要功能。而大部分养老院的建设和运营由非营利机构和私营机构承担,政府主要扮演标准制定者和监管者角色,并给予财政支持。

  支持家庭养老但不滥用服务

  新加坡通过立法规定家庭赡养义务,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支持家庭养老。例如,覆盖八成居民人口的组屋一般设计宽敞,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并对希望与老人同住或在父母附近居住的申请者给予一定优先权。对雇用外佣全职照顾老人的家庭,新加坡政府向其提供每位老人每月120新元的补贴,相当于雇用一名菲佣开支的两成。一般家庭养老则主要靠老人自己的强积金,也有少数靠老人住房的“反抵押”(即将住房抵押给政府换取每月款项)。

  根据最新统计,新加坡居民总人口接近380万,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人超过35万,占比9.3%。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说,预计到2030年,这部分人口将增加到90万,需要护理的老人可能达到11 .7万,比目前多一倍。

  新加坡主要依赖家庭、辅以年金保险的养老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与其中央公积金的强制储蓄性质密不可分。这也是主要由个人和家庭承担医疗费用、辅以大病险的制度成功的原因。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体系的首要功能是养老保障,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医疗保障和住房、子女教育等功能。它不带有再分配的性质,因此当地居民一般都会尽量避免或延迟动用公积金养老。由于“不养懒人”,加上新加坡生活的快节奏,一般的老年人都会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赚取收入。在养老问题上,新加坡力求避免给居民提供免费服务,以防滥用服务。

  社区日间护理中心扮演重要角色

  在新加坡的社区养老中,日间护理中心扮演了重要角色,相当于“托老所”,老人白天有人照顾,晚间仍与家人同住。

  华美社区医疗中心是社区养老的一个例子。该中心位于新加坡南部靠近闹市区的中巴鲁,由非营利机构曹氏基金运营,主要在住户家中或社区向长者提供优质综合医疗和社会服务。曹氏基金会将运营这家中心的一些经验反馈给政策制定者。曹氏基金华美社区医疗中心助理总监黄卫众对《经济参考报(微博)》记者说,曹氏基金创立者希望帮助生活不宽裕的老人,使他们晚年生活免于困苦,最初也考察了多种服务方式,最后敲定为日间护理中心。

  华美社区医疗中心在地铁附近的一座高层建筑中占据一层楼,有中医和西医诊疗服务、心理咨询以及适合老人使用的健身和康复设施。来这里的老人多有一定身体障碍,白天家人上班时来接受医疗服务或打发时间。他们可在这里的卡拉O K室唱歌,或在大厅内聊天、打麻将。该中心是非营利机构,但提供服务仍收取一定费用。

  注重预防性保健和乐龄活动

  在医疗方面,新加坡政府因老龄化加速的趋势,由原来注重急重症的治疗,转向更加注重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尤其是预防性保健。保健促进局等机构把一些基本的健康筛查和体检送入社区,以减少可预防的健康问题。保健促进局现有约2000名健康大使,主要在社区推广一些有益健康的社区活动和生活方式。

  此外,新加坡政府设有一个跨部门老龄化事务部长委员会,主要参与者包括卫生部、交通部以及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等。老龄化事务部长委员会确定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依靠基层组织,为老龄人群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他们保持身心活跃。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计划新建大量的乐龄活动中心。

  政府承担监管和标准制定职责

  新加坡政府在养老体系中的主要角色是监管者和标准制定者,以提升养老服务水准。卫生部的职责之一是制定各种相关政策、标准和指引。此外,为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卫生部也提倡护老院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组织合作,让志愿者到护老院访问,与老人聊天,并从来访者获得反馈,了解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颜金勇介绍,新加坡政府未来8年大幅扩展护老服务体系产能的计划,意味着一些志愿组织需要大量财力才能够扩充。考虑到这一点,新加坡政府决定政府负责建设护老院设施,然后出租给一般机构运营。

  瑞典“居家养老”由家庭护理公司担当

  瑞典的养老事务由政府部门牵头负责,公共和私营护理公司提供上门服务。在护工认证监管与市场竞争机制的紧密结合下,护理公司在良性竞争中为瑞典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入户服务,让老人享受便利的“居家养老”。

  政府高税收支撑养老服务

  在瑞典,由卫生和社会事务部统筹负责国家的“养老事务”。社会服务法规定,老人护理必须由其所居住地区的市政府负责,而地方所得税的一部分即是老人护理服务的财政来源。

  瑞典首都新德哥尔摩拥有近90万人口,其中15%的居民年龄超过65岁。目前,有2.7万名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约占城市老人数量的1/3,另有约6000名老人住在斯德哥尔摩市的95所养老院。

  斯德哥尔摩市安老服务管理局是负责老人护理与协调城市发展的部门,该局养老护理事务新闻官卡尔·斯密特贝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瑞典以高税收和高福利闻名于世,斯德哥尔摩市民每年缴纳的所得税中约有70亿瑞典克朗(约合1亿美元)用于养老护理,市政府根据老人的数量和基本服务的花费标准来决定多少所得税用于养老支出,同时也有专人负责上门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帮助,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帮助和时间长短。然后,老人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希望由哪个护理公司来提供服务,在老人居住地区注册的某家被选中的私营或公营家庭护理公司将根据要求提供服务。

  私营护理公司成为养老主力军

  目前,斯德哥尔摩市共有40家公营家庭护理公司,而私营护理公司数量已达到120家。在政府的标准指导价格下,各公司业务开展完全按照市场竞争来决定。

  位于斯德哥尔摩南城的艾勒里斯护理公司是瑞典四大私营护理公司之一,其南城分公司总裁林德贝里介绍,公司有150名家庭护理工负责照顾地区内的约l000名80岁至90岁的老人,服务内容包括安全警报、叫醒服务、打扫卫生、协助喂药等6不同老人所需要的服务种类是由安老服务管理局做前期客户走访调查后决定的,完全是根据老人的需要来安排。

  他说,20年前,75岁的老人就会要求家庭养老服务,但现在只有那些吸烟厉害和酗酒的老人才会那么早提出护理要求。“有些老人客户和我们相处了l0多年,大家就像一个融合的大家庭,很温馨。”

  林德贝里说,瑞典人口较少,很多人都会感觉孤独和缺少朋友,老人也不例外。但有了家庭护理服务,老人们每天能够接触到有经验的护工,彼此也能成为朋友。

  “虽然开办一家服务公司不需要特殊的资质和认可,但前提是你必须拥有足够的具备认证资质的员工来给老人提供服务。员工的认证是由第三方负责,也就是为医生和护士颁发认证的医疗监管机构。”林德贝里说。

  “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整合资源,也能优化服务。我们刚刚收购了一家小型护理公司,是他们主动来要求收购的。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那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只是资金运转出了点问题。这样一来,以前的客户不用再寻找新的护理公司,已经成型和正在提供的所有服务资源也能继续使用”。林德贝里强调,服务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老人客户如果不满意,只需提前一个月通知现在的护理服务公司,就可以自由选择其他的护理服务。

  老人与护工和谐相处

  80岁的阿克萨特尔无儿无女,独自住在斯德哥尔摩南城,他是艾勒里斯护理公司多年的客户,也是住在南城并享受“居家养老”的1.6万名老人之一。护工谢德尔每天要去阿克萨特尔家两三次,为他提供服务。

  阿克萨特尔刚刚做完前列腺治疗手术谢德尔每天上午到他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吃药,如果他没起床就需要把他叫醒后服药。午饭过后,谢德尔还会再去老人家,并帮忙热好食品公司给护理公司提供的统一的“老人晚餐”。

  阿克萨特尔说,他很满意私营护理公司提供的服务,也很喜欢和谢德尔的相处,他们都来自瑞典北方,有共同的幽默感。

  据谢德尔介绍,她每天要照顾10来个像阿克萨特尔这样的老人,除了中午回公司吃午饭,她都往返于这些老人的家中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她喜欢护工这个工作,“我能感受到老人们的无奈和需要,当有一天我也需要帮助的时候,同样会获得帮助。”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推荐图文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