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热门关键词:湖北  西瓜  内蒙  供应  江苏  贵州  南京  甘肃  台湾  葡萄  白菜  成都  深圳  西安  土豆  杭州  红薯  核桃  西藏  菠菜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励志爷爷”竹器滞销上千只 你能帮到他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8  浏览次数:464
核心提示:    黄杞全爷爷编织的小竹篮非常精美。    双目失明的励志爷爷黄杞全编织了上千个竹篮。  励志爷爷自幼失明 靠摸索自学编竹器  他编的竹篮
   

 

  黄杞全爷爷编织的小竹篮非常精美。

  

 

  双目失明的“励志爷爷”黄杞全编织了上千个竹篮。

  “励志爷爷”自幼失明 靠摸索自学编竹器

  他编的竹篮造型精致 可现在滞销上千只

  企业因故停止采购,有商家或读者想购买,可致电13538651212或本报热线22112008

  企石镇有一位“励志爷爷”黄杞全,他自幼双目失明,几十年来,靠编竹器卖竹器赚点生活费。但近段时间他遇到难题了,往年向他定制小竹篮的客户,因为各种原因突然停止采购,导致编好的上千只竹篮滞销。

  曾有商家因为同情黄杞全,提出要买下他的竹篮,但被他拒绝了。老人说,希望找到专门做年糕生意、需要这种竹篮的客户,最好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他来年还能继续编织竹篮,不至于太寂寞。

  这种竹篮形似小碗,篮身是镂空的,造型精美别致。除了能盛放年糕,其实摆在家里更像是个小工艺品,还可以用来盛放水果或小物件,别有一番情调。

  这样一位勤劳而自强的“励志爷爷”,您愿意帮帮他吗?有想购买竹篮的读者,或是愿跟黄杞全长期合作的商家,可联系企石镇社工姚锦柱,电话13538651212,或拨打本报热线电话22112008,本报将代为转告。

  为生存,靠摸索自学编织

  黄杞全今年70岁了,家住在企石镇博夏村。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即使白天也显得昏暗,屋里摆设简陋,不过收拾得很整洁。老人家里没什么电器,但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竹器,箩筐、竹篮、簸箕等。黄杞全编了30多年竹器,这些全部出自他的手。

  黄杞全3岁时因病导致双目失明,为了让他有一门生存技能,父母曾送他去学唱盲佬歌,学成后便在周边镇街唱盲佬歌谋生。黄杞全感慨道,正是因为盲佬歌,他才走出过企石,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当初卖艺走过的周边镇街了。后来盲佬歌式微,黄杞全开始接触竹编技艺。因为双眼失明,他自学编织时全凭感觉。

  黄杞全说:“刚开始我只能靠摸着家里的竹器,感受竹器的形状、支撑骨架和篾条编织的规律,想象编织时的情景。后来动手摸索着编起来,经常是编了拆,拆了再编,如此反复多遍。”

  编织竹器要动刀动斧,这对常人来说尚且不易,更何况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为了学成技艺,他常常弄伤双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件件农家竹器在他慢慢摸索下逐渐成型,黄杞全的手艺也越来越娴熟了。

  小竹篮一天能编4只,每只售3元

  在过去,经久耐用的竹器颇受农家欢迎,因此每逢圩日,黄杞全就会将编好的竹器拿到集市摆卖,赚点伙食费。黄杞全的编织效率不高,慢工出细活,凭着一双巧手,也能勉强糊口。但如今,纯手工编织的竹器,已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黄杞全仍然坚守着这门手艺,每天都编竹器。他现在每个月有1200多元的低保金、残疾人救助金和养老金,但他总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能增加点收入。近几年,他编制的小竹篮有了固定客户,这些客户长期跟黄杞全订货。

  这种小竹篮直径约10厘米,形似小碗,篮身是镂空的,呈均匀的网状结构,口沿用小篾条编扎,颇为美观精致。黄杞全说,东莞传统民俗里有一种年糕叫“贻笼”,是本土婚嫁、祭祀、春节等盛大礼俗必备的一种小吃,而这种小竹篮,正是用来盛装“贻笼”的器具。篮身镂空在粤谚里取“猪笼入水”的意思,寓意财富从四方八面滚滚而来。用竹篮盛装“贻笼”,在互送年糕时不仅美观方便,更是有个好意头。

  这种竹篮,黄杞全每天可以编制4只,一年下来可编制上千只,每只竹篮售价3元。

  上千竹篮滞销 盼新的长期客户

  今年,黄杞全的几个大客户,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再做年糕了,他的竹篮因此滞销。

  如今,老人家的阁楼里,已经存放了上千只未卖出去的竹篮。因为担心库存越来越多,黄杞全已经有一个多月没开工了。突然闲下来,让他有点无所适从,每天只能靠听收音机打发时间。

  为此,当地社工姚锦柱曾积极联系商家寻找销路,其中有几位商家,提出要一次性收购老人库存的竹篮,但却被老人拒绝了。黄杞全说:“那几个商家是因为同情我才买的,买回去并不实用。我想要找专门做年糕、长期需要竹篮的客户,这样来年我还可以继续编织下去,不必那么寂寞。”

  这种竹篮除了用于盛放年糕,还是件小工艺品,可以盛放水果等物品。因此,除了商家订购外,也适合普通市民居家摆放。有愿意帮助这位“励志爷爷”购买竹篮的,请拨打本报热线:22112008,本报将代为转达。

  花絮

  老人编竹篮手法熟练 起居生活基本能自理

  “我已经编了30多年竹器了,从削竹篾,再到编竹器,都由我一手包办,就连竹子都是我早些年自己种的。”黄杞全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从水盆里掏出已浸泡好的12根竹篾条,相互交叉织成网状,然后将篾条网定在木模上,再用篾丝沿着篾条以“挑一压一”的形式固定好篮身。伴随着收音机里的悠扬粤曲,黄杞全不急不缓地用锥子将篾条一一挑紧,一只小巧玲珑的竹篮就编织好了。

  尽管生活艰苦,但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黄杞全都尽量不去麻烦别人。

  老人说,他一生未婚,膝下没有子女。如今虽到晚年,但平时生活起居都能自理,只有烧水、买菜才需要亲戚或邻居帮忙。饮食方面,基本靠家里的两个电饭煲解决,一个用来煮饭,另一个则用来做菜。因为怕麻烦到别人,黄杞全一般会让人帮他买耐煮并能“一锅熟”的食材。

  感恩

  常以竹篮赠乡邻 只为报答照顾之情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行业图标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