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水稻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之一。据了解,世界上一半人口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去年全球水稻产量达7.2亿吨,而90%的水稻产于亚洲。在拜耳作物科学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印度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首届“水稻的未来”论坛上,专家预计,每年必须增产800万~1000万吨的水稻才能满足人类需求。
拜耳作物科学在论坛上展示了他们先进的水稻解决方案――“更多水稻”项目,其核心是以先进的高科技产品加上以预防为主的植保理念和高质量的现场服务,为水稻种植者增产增收。
拜耳作物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德友汉告诉记者,拜耳“更多水稻”项目代表拜耳计划在水稻市场建立全新的服务模式,从单纯卖产品转变为整体打包防治方案,以服务带动产品销售。这一项目从2012年开始走进中国,在长江流域水稻主产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4月份,拜耳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召开会议,11个项目省站总结了拜耳“更多水稻”项目中“组合用药”的理念与成果,并正式启动了“更多水稻”项目。目前,在全国水稻主产省,从东北水稻产区、长江流域到西南和华南地区省,拜耳设立了近300个示范项目,以推进项目成果,使更多农民受益。
浙江省龙游县横山镇大平坂村农民柴茂清正式这一项目中的受益者,他说:“现在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减少了,成本就减少了。以前要打药五次,现在两次就行了。打一次药一亩地人工费十块。能节省很大一部分的成本呢。”柴茂清说。
现在,尝到甜头的柴茂清向所在合作社的其他农户大力推广先进理念,用他的话说,“感觉就像是傻瓜种田,坐等丰收”。
“更多水稻”项目的推广,在农民眼中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实惠。而在拜耳作物科学地区技术经理蒋学辉看来,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的生态价值。
“使用先进的农药产品,低毒高效,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蒋学辉介绍道。
拜耳的植保理念虽然先进,产品虽然高效,但对中国普通农户来说,价格相对较高也是个绕不开的问题。对此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局副局长张力军说:“我们主要使用拜耳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有一些药品也能用国产农药代替。”不过,他也坦陈,有一些确实无法代替:“例如拜耳有些农药可以防治多种病虫、有多重作用,就像三联疫苗、五联疫苗一样省工省时。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内的农药企业还任重道远。”